今年下半年以来,受钢铁需求疲软影响,全行业开始出现不景气的态势。8月份以后,国际和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开始陆续出台减产计划。
市场规律是非常残酷的,在经济不景气和需求下降的压力下,国际和国内的“钢巨头”都纷纷低头了,该降价的降价,该减产的减产。这一轮钢价下降是因何导致的?即将来临的严冬腊月,国内钢铁行业又将如何“过冬”?
11月25日,《证券日报》分别对话了马钢股份(600808,股吧)的证券代表胡顺良和中信证券(600030,股吧)钢铁行业分析师周希增,共同解读目前钢铁企业面临的困境。
马钢股份胡顺良
减产是因为需求下降
《证券日报》:今年下半年以来,钢企纷纷出台减产计划,目前马钢股份情况怎样?怎么看目前钢企的减产措施?
马钢股份:受钢铁价格下跌影响,我们从10月中旬开始减产,有些已经出现亏损的产品,公司停止了相关产品的生产,如长材和板材中的一些品种。而一些在第三季度就开始出现订单减少的产品,根据产销计划,公司减少了相关产品的产量,包括炼铁方面关停的产能,公司减产幅度大概为10%。同时,公司也适度关闭了一些规格较小的高炉,而只让部分大规格高炉运转,这也是在非常时期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。
《证券日报》:这一轮钢材降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?
马钢股份:钢铁需求下降,以及由此导致的钢价下降。比如今年以来地产市场的低迷,这个地产是宏观意义上的,包括住房市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住房市场低迷对钢铁需求的影响更明显。
《证券日报》:此轮钢企减产对行业的影响程度有多大?
马钢股份:这个很难讲,因为,产品销量比例和产品降价比例可能并不是统一的。但是,总体上来讲,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低速发展肯定会影响一些建材用钢铁产品的销量,同时今年10月份以来,汽车销量最低迷的时候,公司相关产品也多少受影响。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公司的一些特别产品品种,不仅没有减产,受宏观经济影响,还有增产的趋势。如下属车轮公司生产的火车车轮,以及用于石油管道建设的钢铁产品。国家近年来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力度较大,此类产品销量反倒很好,而且利润率高,收益好。而最近,国家又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,由此导致的需求肯定会惠及钢铁行业的。
《证券日报》:目前,公司采取什么措施来抵御市场的低迷?
马钢股份:在现在情况下,公司采取的最直接的方法是降低产品成本,调整产品结构,进行新产品开发。其实像成本控制,公司平时也在做,但是目前可能更迫切一些。同时公司还加强现金流管理,加快资金回笼。
《证券日报》:以目前情况来看,此轮钢铁市场低迷会持续到什么时候?
马钢股份:从目前来看,第四季度应该是公司业绩最弱的时期。而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市场才能恢复过来。而什么时候好转,有些因素是非常随机的,好转可能是随时的。
中信证券周希增
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现好转
《证券日报》:怎么看钢铁行业这一轮减产行动?
周希增:目前基本上所有钢铁企业都在减产,减产是最好的办法。钢铁市场不景气并不是第一次,目前钢价又下降到了谷底,甚至以大数统计来看,目前的钢价已经跌破了成本价,导致很多钢企现在每生产销售一吨,实际上已经在亏损了。因此,减产是调节供需矛盾的办法,因为短期内很难刺激大规模的需求,而控制供应量是可以采取的最主动的方法。
这一轮钢价下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以往钢价高企时,钢铁公司加足马力,大力生产;同时,中间商以及用户在钢价看涨时,不断进货、存货,导致产品过剩。另一方面,今年经济环境恶劣导致钢铁需求减少。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,钢铁供过于求,钢价下跌严重。
《证券日报》:这一轮钢铁行业不景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?
周希增:地产市场的低迷可能会导致部分钢材品种需求降低,但是其中涉及到公共设施建设方面,如电力、能源、铁路可能受需求影响并不大,相反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。而国家近期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,相关生产建材的钢铁企业应该会从中受益。
而今年汽车需求低迷,对钢材市场影响并没有那么大,相反,目前受燃油税政策变化以及油价走低的影响,汽车市场需求可能会有变化,因此,汽车业对钢企减产影响可能并不大。
《证券日报》:减产对钢铁业造成什么影响?
周希增:公司限制生产的肯定是亏损品种和供过于求的产品品种。而一些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需求非但不会减少,销量反而会增加。因此,其实减产可以看成是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,随着钢材整体价格下降,公司降低利润率较低甚至亏损产品的产量,同时保持或提高盈利产品的产量。
预计到明年上半年,市场情况可能会好一些,钢企减产可能会发挥作用,钢铁市场的供求状况会有所转变。